广告

安徽,3000吨,装配式钢板仓

  • 图片0
  • 图片1
  • 图片2
  • 图片3
  • 图片4
  • 图片5
1/6
新浪微博
QQ空间
豆瓣网
百度新首页
取消

上世纪90年代,由于储粮技术和设备落后,粮食储藏期间变质、结露、发热、虫害、霉变时有发生,使当时的粮食损耗甚为惊人。随着科技的发展,粮食储藏的技术应用于钢板仓。
利用粮食储藏技术,配合原先的粮食处理技术,比如说:清理和筛选、分级和吸风除尘等。通过成熟完整的管理办法,能的实现安全储粮。
以下内容将具体向大家介绍。

8x4000T玉米仓仓储工程项目
河南联丰智能仓储装备有限公司从事钢板仓设备及仓储系统工程技术的研发、设计与制造,筒仓内部可根据客户需求,配置测温系统、通风系统、料位系统、环流熏蒸系统。可实现用较低的成本达到准低温储粮的目的,大大提高储粮品质,延长存放时间,减少陈化,降低害虫防治成本,储粮安全。

一、粮情检测

粮食入仓后应根据需要和气候条件,适时进行通风,降低粮食温度和水分,增加储粮的安全性。机械通风是常用、有效的通风储粮技术。储粮机械通风技术是利用通风设备可以促进仓内粮堆气体交换,平衡粮食温度和水分,防止发热霉变。

二、通风技术

储粮机械通风技术是利用通风设备,强制粮堆内湿热空气与外界干冷空气进行交换,改变粮堆内的空气状态,降低粮食的温度和水分,以提高粮食储藏的稳定性。

三、熏蒸杀虫

磷化氢环流熏蒸技术是通过环流熏蒸系统,强制气流循环,促使磷化氢气体在钢板仓内均匀分布,达到有效的杀虫目的。当平均粮温在25℃以上且无抗性虫种存在时,钢板仓内粮食磷化氢低浓度要保持在70m1/m(ppm)以上;平均粮温在25℃以下或有谷蠢虫种或有抗性虫种品系存在时,粮堆内磷化氢低浓度要保持在100m1/m(ppm)以上。

四、谷物冷却

钢板仓谷物冷却是通过冷却控温,使温度长期保持在15℃(低温)或20℃(准低温)以下。让粮食长期存储保鲜,免收害虫繁殖侵害,同时避免化学熏蒸污染,实现绿色储粮。通过通风管网进入粮堆下层,在冷负压的作用下,冷空气在由下而上的运动过程中,充分吸收谷物热量,而后热空气通过粮仓顶部的轴流风机排出仓外。

实施节粮减损“六大行动”

平原尽保粮食颗粒归仓



平原鲁望集团粮食烘干车间。记者刘振兴摄摄

德州新闻网讯(记者徐冬晓通讯员辛艳丽李晓超)12月13日,在平原县土地鲁望为农服务集团,工作人员正在中控室对储存的玉米进行实时仓温监控。玉米不用晾晒,脱粒后直接在粮食烘干塔烘干,降温后送入钢板仓储存。同时,在仓内不同位置设置了20多个传感器,实时监测仓内温度,依靠预警系统反馈,实现智能通风降温,既减少了晾晒期间和阴雨天粮食霉变的损耗,又减少了储存环节的粮食损耗。该企业的粮食烘干塔和粮食储藏霉变在线智能监测预警系统与防控技术,除满足自身农场需求外,还为周边种粮户提供“代烘干、代加工、代储存、代清理、代销售”服务。另外,在平原县,还有忠锋、智绘等多家大型为农服务中心,大大减少了粮食收储环节的损耗。

今年,平原县深入推进全链条节粮减损工作,以改革创新为切入点,全链条布局、全产业链推动,立足“收储运加消”环节,切实围绕“六大行动”,确保节粮减损出成效。

实施“颗粒归仓”行动。今年秋收期间,组织全县农机手举办平原县农机手减损技能大比武活动,同时选用新式英虎、雷沃等大型玉米机收装备,降低机械收获造成的产量损失;麦收期间,对农机手开展线上线下同步减损技术培训,并到各乡镇巡回指导农机手检修调试设备。今年,该县建成粮食烘干基地22处,日烘干量6200吨;集中安装14台移动式烘干设备,全县总烘干能力达7200吨。

实施“微损存储”行动。积极利用上级扶持资金950万元,实施粮食安全保障和应急物资仓储设施建设项目,新增仓容1.57万吨;平原县粮库探索准低温储粮技术,对4栋仓库安装8个7.2千瓦空调,减少因仓温过高造成的库存粮食损耗。在装备机械通风、环流熏蒸、电子测温三项储粮技术的基础上,增加仓房内环流均衡粮温功能,减少储存过程中因过度通风造成的损失。

实施“低耗运输”行动。投资1亿元,实施农村公路提档升级工程80公里,养护大中修工程30公里,改造危桥8座。在粮食装卸环节上,全县85个粮食购销企业全部实现原粮“四散化”运输,提高了粮食出入库机械化作业程度,减少了粮食运输装卸环节中的流通损耗。

实施“粮尽其用”行动。着力发展农产品深加工产业,围绕既有玉米、啤酒、农副食品链条,实施了和洋淀粉、青岛啤酒等一大批项目,实现了链条进一步延伸。

实施“文明餐桌”行动。广泛开展“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活动,张贴标语、分发画册及宣传单,强化节约意识;加强学校餐饮管理,实施“互联网+4D智慧餐厅”项目,食堂提前发布菜谱,家长预订,餐企按需采购,按订单加工,有效减少饭菜浪费。

实施“节粮家风”行动。制定并下发《平原县开展“反对浪费、文明办事”移风易俗专项行动的实施方案》,推广光盘行动;发布反对浪费倡议书和公益广告,强化节约意识,减少铺张浪费;将爱粮节粮宣传与粮食安全宣传紧密结合起来,积极推进粮食安全、爱粮节粮宣传进社区、进学校、进机关、进企业、进田间宣传活动。

“稻谷扣杂涉及面广,操作较为繁琐,容易出现违规行为,侵害粮农利益,建议开展专项监督”“粮食交易逾期提货的保管费收取不到位问题容易反弹,建议跟踪整改成效”……不久前,根据浙江省江山市委巡察办巡察发现的涉粮单位粮食收储政策执行不严、履约意识不强等问题,市委巡察办、派驻纪检监察组、联系纪检监察室集体“会诊”,并开出诊单。

江山市纪委监委聚焦粮食安全强化政治监督,构建“室组巡”联动贯通机制,搭建巡察办、专项巡察(监督)组、联系纪检监察室、派驻纪检监察组定期交流平台,形成发现问题—会商会审—交办督办—整改落实—建章立制工作闭环,筑牢粮食安全根基。

粮食收储入库是保障粮食安全的一环。江山市纪委监委对相关问题开展会商会审,并成立粮食安全专项监督组,对职能部门落实主体责任、监管责任,国有粮食企业和粮库落实粮食政策执行责任情况开展监督检查。

专项监督组通过“嵌入式”监督发现,江山市粮食收储公司在收购粮食时为图方便,擅自设置稻谷重量0.8%的比例,扣杂收购一刀切,存在未严格执行国家粮食收购政策的问题。

对此,专项监督组立即下发交办单,结合此前发现的逾期提粮保管费收取不到位等问题,督促相关责任部门落实日常监管职责,加强对市粮食收储公司的管理及业务指导,并将相关问题同步反馈至联系纪检监察室及派驻市发改局纪检监察组跟进督办。

随即,派驻市发改局纪检监察组对5名责任人员进行处理,督促粮食收储公司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强化履约意识,明确粮食收购工作管理办法,从公开粮食质量增扣标准、检测结果现场确认、增加检验人员和检测设备、提高检验效率等方面细化完善粮食收购业务操作环节。

在联系纪检监察室督办指导下,江山市商务局以点带面、以案促改,对订单粮食管理、粮食领域日常监督、涉粮单位合同履行情况等工作关键环节进行全流程梳理,查找漏洞与不足,制定出台粮食购销领域制度12项,明确工作目标、操作流程、责任主体、奖惩措施等内容,切实保障粮农交“放心粮”“舒心粮”。

“粮食安全事关国计民生,我们将继续发挥集体会商会审机制,以强有力的政治监督切实守护群众的粮袋子。”江山市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民以食为天,粮足天下安。近日,在河南南阳黄山遗址,考古人员发掘出仰韶中晚期粮仓群,目前共清理出16座粮仓基址。大量粮仓基址的发现,展现了6000多年前黄山遗址玉石器产业背景下原始贸易的辉煌。


不产粮食却“粮满仓”

黄山遗址位于南阳市卧龙区,新发现的16座粮仓基址为圆形或椭圆形,基址外径2.3米至3米不等、内径多在2米左右,均由地下基槽、地面墙体和防潮垫层构成。

据了解,这些粮仓结构、体量基本雷同,它们的间距基本相等,分布十分密集,其中,在50平方米内同一层面上就分布了5座粮仓,密度很大。结合起来分析,这些粮仓群经过统一规划布局,有明显的功能分区,已具备“古国粮仓”的形态。


然而,这里储存的大量粮食,却并非来自遗址的农业生产,它们来自何方?

据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黄山遗址工作人员程永刚介绍,整个遗址中所见杂草种子少,结合以前的考古成果判断,这个遗址从仰韶早期开始,依靠山的玉石资源,有着非常的制玉制石产业,说明该遗址并不从事农业生产,这些粮食资源可能由别处供给或贸易而来,这也反映了黄山遗址玉石器产业背景下原始贸易的辉煌。在原始社会,以物易物贸易中,石器、玉器是很好的标的物,用今天通俗的话说就是“硬通货”。

目前植物考古学者已在这处遗址发现大量粟和一些稻、黍种子。一般说来,南方以稻作物为主,粟和黍是起源于中国北方的旱地作物,黄山遗址恰好处在南北文化交界的中心地区,黄河流域的仰韶文化与长江流域的屈家岭文化、石家河文化,在这里碰撞交融,反映了当时南北文化交流融合发展的社会复杂化和文明进程。

黄山遗址是一处以玉石器制造交流为特色的区域性中心聚落,高等级墓葬和大型制玉作坊的发现,说明遗址是当时的政治和经济中心。这里之所以成为玉器加工交流聚落中心,是因为它离山不远,山有的山玉,也称“南阳玉”或“河南玉”。

黄山先民打制、磨制、钻孔、磨砺等技艺非常。尽管黄山遗址不从事农业生产,但是这里出土的各种类型的玉质生产工具却居全国,主要为山玉铲、斧、凿、刀、镰、镞、锤、砧、楔、锛等。研究认为,黄山遗址山玉生产工具的大量出现,是南阳史前农业考古的一大收获,是黄山人劳动过程的特标志,揭示了中原地区悠久的农业发展史,也初步证实了玉、石并用的农耕文明在南阳的强势地位。

816.16亿斤!近日,今年粮食产量数据公布。吉林又迎丰收年,白山松水间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今年收成好,粮价还不错,现在就等着价格合适把粮卖咯!”看着黄灿灿的玉米,吉林省梨树县喇嘛甸镇兴达农机种植农民合作社理事长姜铁军笑容满面。


装满玉米的“玉米楼子”。

在姜铁军的合作社内,玉米满满堆放在成排的由钢管和铁丝围成的筐内,有的筐子还盖上了塑料薄膜。“这是我们今年在指导下新建的储粮装具,农村一般俗称‘玉米楼子’。别看工艺简单,它们可是解决了‘地趴粮’,发挥了大用处。”

“往年玉米收了就往地上一搁,卖的时候再处理。每年11月左右,我家玉米就全买了,怕雪。去年雪下得早、下得大,怕粮食受影响就赶紧卖了,但卖不上价,放久了又怕玉米给捂坏了。”姜铁军想起去年11月份的大雪,仍旧觉得惋惜。“今年不一样,我家玉米‘搬家’住‘新楼’了,前段时间下大雪,到现在玉米都基本没受影响,我们也从‘看天卖粮’到‘看价卖粮’了。”


农民正在将玉米放入储粮仓中。

在东北地区,受储粮习惯和储粮条件影响,往年很多农民秋收后直接将玉米堆放在院子或地里,俗称“地趴粮”。

“地趴粮”容易因鼠害、生霉造成一定的粮食产后损失。秋粮收获后,“地趴粮”在遇到异常雨雪天气或气温反复的情况下,粮堆底部通风不畅,底部玉米穗极易生霉,存在坏粮风险,不仅造成粮食损失,降低粮食品质,还影响粮食安全和农民增收。

2022年,吉林省深入落实粮食节约行动,全面开展农户安全储粮及“地趴粮”整治工作。在吉林省中西部粮食主产区,通过推进庭院立体储粮、建设集中储粮点、完善粮食产后服务等措施开展“地趴粮”整治,有效减少粮食损耗,促进农民节粮增收。


通过机械将玉米放入储粮仓。

“以往也听说过建‘玉米楼子’,但一是想着要花钱,二是没细算综合收益,所以一直没行动起来。”姜铁军的合作社所在的喇嘛甸镇,今年加大对庭院立体储粮推广力度,通过政策补贴、入户讲解等多种方式,实现了立体储粮率达。

“11月初那会儿,玉米一斤一块一 ,现在一块三左右。今年我家是自己订材料做的钢结构储粮装具,一个筐能装大概15000斤玉米棒子,造价300多块钱,地方还给我们补了100多块钱。今年这增收的钱完全足够覆盖成本了,往后就是净收益。”关于立体储粮的成本和收益,姜铁军算了一笔账。


自制钢结构储粮装具。

粮食“入库”“上楼”,腰包越来越鼓。立体储粮不仅让农民在卖粮时有更多选择,减少的粮食损耗,也带给农民实实在在的收益。“我们喇嘛甸镇总共种植玉米的农户有5539户,种植面积 8053公顷,产量在10.1万吨左右。今年新建的立体储粮仓有自制钢结构储粮装具、木质简易储粮装具和PVC网围囤等多种样式。按照立体储粮减少鼠害及霉变3%左右估算,预计减少粮食损失0.24万吨,价值576万元,人均增收192元左右。”喇嘛甸镇党委书记高艳梅介绍。

目前,吉林省已累计建设农户科学储粮示范仓48.1万套,带动农户自制各类储粮装具150万套。截止到2022年11月底,吉林省农户立体储粮率达到占90.5%,其中,吉林省西部“地趴粮”问题的14个县市立体储粮率达到80.8%,其他县市立体储粮率达到98.7%,实现基本消除“地趴粮”的年度任务。

7月22日,彬州市举行全市农户储粮仓发放仪式,为群众发放3500个储粮仓,使“藏粮于民”成为百姓习惯,让“爱粮节粮”在全市蔚然成风。

现场,白色的储粮仓整齐排列,逐一送进千家万户,成为百姓的储粮“”。“把粮存到家里就放心了。”今年64岁的成平乐,是太峪镇景村人,他忙活着把储粮仓装车,真正把“饭碗”牢牢端在手里。

为进一步做好农户口粮安全储备工作,彬州市在太峪、韩家、水口三个镇以奖补形式推广国家推荐的农户储粮仓,单个储粮仓招标价456元,除农户自筹50元外,每个仓财政补贴406元。发放的储粮仓直径1.15米,高1.45米,可存小麦1000公斤,较传统储粮方式可降低损失5个百分点。

据了解,此次发放仪式共为参加试点的太峪镇、水口镇、韩家镇群众发放储粮仓,既可实现“藏粮于民”,保障粮食安全,又能增加农户收入。

河南联丰智能仓储装备有限公司为你提供的“安徽,3000吨,装配式钢板仓”详细介绍
在线留言

安徽装配式钢板仓信息

VIP推荐信息

热门搜索

农业机械>粮食加工设备>安徽,300
信息由发布人自行提供,其真实性、合法性由发布人负责;交易汇款需谨慎,请注意调查核实。
触屏版 电脑版
@2009-2024 京ICP证100626